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深化落实“一体两翼”发展要求,巩固提升宝鸡市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和实训试点成果,进一步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管理科学化、保障法治化、服务社会化水平,根据《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陕西省机关事务“十四五”规划》和《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定要求和规范思路,结合宝鸡市工作实际,制定《宝鸡市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在对我市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提出各项保障措施。全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计划等,综合采取各项措施,动员干部职工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本《规划》是宝鸡市机关事务系统“十四五”时期共同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目 录
“十三五”时期,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市机关事务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步的五年。宝鸡市机关事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省机关事务部门具体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高效保障机关运转和干部职工工作生活这一主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有关专项任务,持续深化机关事务领域重点改革,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举措基本完成,明确的目标指标顺利实现,机关事务工作迈出了崭新步伐。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机构职能日臻完善,市委、市政府在原有工作职能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宝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各县、区均成立了专门的机关事务工作机构,全市机关事务系统工作机构职能有效整合,业务指导逐步顺畅,形成了职能相对统一、管理运行顺畅,服务本级高效、指导下级有力的工作格局。出台了《宝鸡市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率先在全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完善多项内控管理制度,为管理保障服务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积极推进“管办分离”,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后勤服务项目外包数量和比例逐年提升,基本实现安保、餐饮、保洁等后勤服务项目向社会购买,有效降低了机关运行成本。顺利承接陕西宝鸡廉政教育中心、宝鸡市委党校后勤服务,高标准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历年全市“两会”等重大事项后勤服务保障任务,走出了一条具有宝鸡特色的后勤服务保障之路。
——“两化”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成功跻身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高质量完成标准体系搭建、标准编制、实施推广等8项试点任务,累计发布实施省级标准3项、市级标准6项、内部标准38项,创新开展标准宣贯、实施评价、监督检查,助推标准落地实施,形成了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先后2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连续4年在全省机关事务工作会上发言,试点经验在全国20多个地市推广,2020年12月,试点工作以95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引入“互联网+”管理模式,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后勤服务管理领域,建立会议登记、停车管理、公车调度等8大智慧系统,管理智能化、智慧化初步显现。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能耗统计“全市一张网”全面建成,标准统一、一网通办基础基本具备。
——集中统一管理实现新突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总体节支率高于省定标准。核定全市445个党政机关、直属单位公车编制2123辆。市县两级车管平台全面建成,完成全市2062辆公车信息统计和数据直报,率先在全省实现公车“三化一网”全覆盖集中统一监管,公车运行规范有序。办公用房“五统一”加快推进,市级党政机关90%以上办公用房实现统一管理,县级机关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稳妥推进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全市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全面建立市、县、镇三级管理台账,清理腾退办公用房3.2万平米。从严从紧把好维修改造和租赁关口,推进办公用房规范管理。全力保障机构改革大局,高质高效完成涉改单位办公用房调整挂牌工作。积极开展驻外办事机构清理,撤销3个,保留4个,压减率达43%。在全市公共机构常态化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光盘行动等活动。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制度,扎实开展节能宣传,推进节能技改,全市机关运行保障经费持续下降。到“十三五”末,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用水量分别比2015 年下降14%、12%和16%。在全市3052家公共机构同步推进节约型机构建设,启动垃圾分类,凤翔、陇县等8个县区顺利完成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全市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达到21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全覆盖”目标,两次受到省政府表彰。
——干部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建立实施党员积分制、目标责任考核等管理制度,突出精细管理,加大考核奖惩。建立会务人员晨训、安保岗位练兵、餐饮技能比武等制度,扎实开展接待礼仪、服务流程教育,年均开展培训1500人次,全市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显著提升。用足用活“三项机制”,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市局累计调整、配备直属单位科级干部28名,选调、招录一线工作人员30名,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用好奖励激励机制,五年在全系统累计表彰先进集体33个,先进个人81名,服务标兵106名,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全系统多项工作受到省市表彰。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联企帮扶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年来,全系统受市以上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15名。坚持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和复工复产,圆满完成驻村帮扶和联企任务,受到市上表彰。扎实推进后勤文化建设,5 年累计完成调研课题79篇,先后被《中国机关后勤》《机关事务工作》等国家级刊物刊载12篇,8篇荣获全国、全省一二三等奖,2次被表彰为全省机关事务系统理论调研优秀单位。组织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丰富涵养了机关事务文化,凝聚形成了团结向上、积极奋进的良好氛围。
五年来,全市机关事务工作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性的成绩,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进步由量的积累不断迈向质的飞跃,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上,统筹保障质量和运行成本,更加注重提高管理和保障效能,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发展思路上,引入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改革驱动、技术驱动、市场驱动、理论驱动。发展体制上,聚焦服务保障提质增效,更加注重集中统一、整体设计、系统优化。发展路径上,加强系统建设与行业指导,注重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内外统筹。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既为新发展阶段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也对进一步推进机关事务工作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准确把握、积极回应。
五年来,机关事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需要在新发展阶段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促进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必须坚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加强以“三公”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和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机关事务。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聚焦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协同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必须坚持强基固本,优化资源供给,加强集中调配,强化运营管理,夯实保障基础。必须坚持担当作为,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保障党委和政府决策落地中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坚持协同联动,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增强发展合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全面从严治党为机关事务工作明确了政治责任。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坚决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保障和服务管理工作,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把中央关于落实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严管控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等要求落实到工作中。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机关事务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机关事务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去定位、去推进,在优化体制机制中完善治理体系,在履职尽责中提升治理能力,在改革创新中构建适应新时代、服务新时代的工作新格局。
——党和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为机关事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过紧日子”、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等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变工作机制,优化供给质量,提高保障效能,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确保总体支出压缩的前提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保障,为提升施政效能提供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为机关事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机关事务工作要应势而动,主动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复杂经济社会环境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系统思维凝聚合力、谋划全局,健全机关运行常规保障和应急保障相结合的机制。
——推进整体优化发展为机关事务工作提供了动力。当前,各县区在机关事务法定职能落实、保障手段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保障资源统管和调配不够有力有效,机构设置不够规范统一。要把破解保障体制机制障碍作为重要突破口,把提高保障质量和效能作为主攻方向,从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质量提升三个方面入手协调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深化机关事务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深入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市机关事务工作站位再提升、改革再提速、管理再提档、服务再提质、保障再提效、素质再提高,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新时代宝鸡机关事务工作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要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首要任务,坚持和完善党领导机关事务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保障大局。必须始终坚持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职工服务,聚焦主责主业,抓住重点难点,统筹安全发展,强化责任担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事业发展需要,配置党政机关运行所需的各类资源,更好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全力保障各级党政机关高效运转。
——坚持集中统一。深化落实“一体两翼”发展要求,积极推进以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以及机关后勤服务为重点的集中统一管理,巩固拓展宝鸡市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成果,深化推进宝鸡市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加快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提升保障效能效率。
——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发展新路径,优化保障新模式,积极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抓住重点难点,强化责任担当,打造精品、塑造品牌,争创一流业绩。
——坚持厉行节约。以“过紧日子”为常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控成本、讲绩效、提质量,努力实现保障效益最大化。
力争到2025年,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保障效能进一步提升,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新成效,智慧后勤建设实现新突破,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市场主导、多元高效的服务机制基本健全,品质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集中统一、资源统筹、权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机关事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示范作用充分彰显,全市机关事务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机关事务管理改革全面深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深化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机构精简、职能优化,管理内置、服务外购,统分结合、保障有力,持续增强机关事务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到2025年,基本实现市县两级机关事务工作集中统一管理,本级机关各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后勤服务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供给。
——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全面提升。建立健全系统完备、规范统一、集约高效的机关事务管理和保障效能评价体系,在办公用房、公车管理、公共机构节能等方面探索创新,提高管理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管理效能。树牢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本领,精细实践操作,在机关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公务出行、会议活动等服务保障事项中全面推行绩效管理,着力解决办公用房紧张以及“就餐难”“停车难”等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机关事务制度标准更加健全。围绕机关运行和政务保障要求,进一步完善资产、资源、资金统筹制度,健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配套制度,形成以国家机关运行保障法规为统领、以综合性法规和专项法规为主干、以规范性文件为延伸、以各类标准为支撑的机关运行法规体系。将遵规守法理念、原则贯穿保障和服务管理全流程、各环节,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和法规轨道上有序运行,逐步实现机关运行成本可控、质量提升、绩效可比、监督有力。
——机关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健全节约型机关建设标准体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机关运行成本,人均综合能耗在限定范围。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健全机关运行成本统计调查制度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市、县两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新产品、应用节能新技术,强化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到2025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用水量、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下降7%、6%和6%,碳排放量总量控制在95万吨以内。
——“两化融合”取得明显成效。巩固拓展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成果,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引领作用在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彰显。全面推进机关运行保障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建设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平台,推动传统保障方式的升级转型,实现机关运行成本、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业务数据纵向直报、横向打通,促进机关事务信息系统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互联互通,加强业务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资源统筹、服务共享、监管到位。
——队伍建设和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建立健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考核体系,强化政治引领,落实主体责任,夯实组织基础,改进工作作风,狠抓队伍提升。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锻造一支讲政治、作风好、服务优的服务保障队伍,着力培养懂管理、会经营和有专业、精技能的管理人才。深入推进机关事务理论研究。
“十四五”时期,全市机关事务工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深化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机关事务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
深入贯彻落实机关事务领域最新法规制度,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市、县两级机关事务机构职能设置。推进全市机关事务部门机构名称和工作职责统一,探索建立责权利相匹配、集中统一、资源统筹、运行顺畅、指导有力、集约高效的现代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发挥好机关事务部门在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中的归口统筹作用。持续推进机关事务系统职能建设,完善配套制度,依法依规履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以及机关后勤管理等基本职能,积极争取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划转,实现机关运行保障机构优化、职能聚焦、权责法定。
进一步深化机关事务领域“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制定明确权责清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与服务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结合实际完善购买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制定机关购买后勤服务指导目录和定额标准。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实施管理内置、服务外购,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从内部封闭、分散保障到市场导向转变,推动机关运行保障更开放、更均衡、更优质、更高效。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企业化管理经验,在公务出行、机关餐饮、安保保洁、物业管理等方面更多引入市场资源,进一步降低费用、优化服务、提升档次。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整合后勤服务机构,组建后勤服务集团,提升社会化程度,提高资产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健全节俭机制,严控运行成本,将精打细算体现在机关事务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根据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分层次、分系统制定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组织制定机关事务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机关事务管理支出科目。严格经费审批,统一核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机关运行保障监督管理,推动将机关运行经费统一下达至机关事务专门预算分类科目,发挥机关事务部门在全口径机关运行经费管理中的功能作用。强化机关运行保障监督管理,研究制定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核算办法,构建机关运行成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运行成本管理规范化。构建机关运行成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会商财政部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机关运行经费总量、结构调整、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每年第四季度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会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市县两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进行检查,向市政府上报有关情况。
着眼于建设现代机关事务,创新治理理念,变革治理方式,巩固提升发展成果,挖掘释放发展潜能,构建法治化引领和标准化、信息化支撑的现代治理机制。
围绕机关运行和政务保障要求,进一步健全机关事务法规制度,推进出台贯彻实施中省机关事务领域法规制度的有效措施,加快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领域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力争到2025年,形成以国家机关运行保障法规为统领、以综合性法规和专项法规为主干、以规范性文件为延伸、以各类标准为支撑的机关运行法规体系。持续深化《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法规贯彻实施,强化督导检查,逐步构建常态化实施监督机制,推动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有效贯彻落实。推进依法管理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探索建立质量监控评估机制,引进1-2个第三方机构,实现对管理保障服务的外部评估。建立完善内容条款具体清晰、签批程序科学规范的合同管理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严格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对经费管理、房地产管理、工程招投标、服务经营等业务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对重要合同签订、重大工程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及时进行专项审计,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加强全系统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增强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巩固深化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成果,扎实抓好宝鸡市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试点任务落实,持续推进标准化与机关事务深度融合,加快管理服务提质增效。持续优化标准体系,搭建形成横向业务完备、重点突出、整体协同,纵向层次清晰、衔接有序、互为补充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在全市机关事务系统积极推进“标准化+”行动,聚焦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共机构节能、后勤服务等重点领域,再制定出台一批省市级地方标准和内部标准,确定一批实操岗位,全力抓好实操实练,强化标准宣贯实施,推动试点经验向机关事务各方面、各领域延伸。加强与省标准化研究院、宝鸡市委党校、宝鸡文理学院等专业机构、院校深度合作,开发特色课程,提升办学承载能力,为全国机关事务系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建立机关事务标准化基础研究、标准制修订、实施推广、评估监督、人才培养等机制,完善标准化工作运行体系。探索将标准实施运用效果纳入全系统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健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监督反馈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督导检查,持续加大宣传贯彻、试点示范、绩效评估力度,跟踪实施过程,加强监督评价,完善激励措施,推动已发布标准落地见效。推动与省内知名高校开展标准化示范课题研究,建立形式多样的机关事务标准化研究载体,加强研究成果转化运用。
深入落实中省机关运行保障数字化建设规划,跟进上级关于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部署要求,加快制定全市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接口标准和服务标准,推进信息化与机关事务有效融合,形成运用信息化辅助管理、优化服务、高效保障的制度体系。整合公车、房产统计、人证比对等管理平台和数据资源,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引进应用到机关事务各领域,整体推进全市机关事务智慧后勤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市县两级数据全面接入,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业务一网通办,实现保障方式的智慧升级和数字转型,全面融入“数字宝鸡”战略。推动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结合岗位职责、服务需求和改革创新事项,编制“两化融合”事项清单,加快两批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成果与信息化的有效衔接,形成依据标准化框定后勤服务行为,运行信息化保障工作提标的良性格局。优化运行流程,建立标准修订、软件更新互动机制,促进标准化、信息化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严格信息平台规范管理,加强技能培训,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制度,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机关事务网络应用系统和数据安全。
建立健全统一规划、统一权属、统一配置、统一维修、统一处置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配套制度,明确办公用房管理相关标准,加快完成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健全办公用房资产台账,不断提升办公用房保障水平和国有房地产管理效能。
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和我市《实施办法》,健全完善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房地产管理职能划转,进一步清理所属单位占用行政办公用房,提高配置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研究出台《市级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管理办法》《市级机关办公用房租赁管理办法》《市级机关闲置办公用房处置利用管理办法》,健全不同用途房屋土地管理制度,细化管理要求,明确主体责任,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完善房地产权属档案,规范党政机关不动产权登记行为,建立党政机关不动产登记申请审核和登记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管理,建立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协调机制,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所有权及相应土地使用权登记,积极推进权属登记和移交过户。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巡检考核制度,定期对全市办公用房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巡检。
持续巩固停建清理和清查整改成果,严格按标准核定使用单位办公用房面积,扎实推进办公用房整改整治,坚决杜绝超标违规使用办公用房等现象。加大办公用房调剂力度,打通不同层级、不同系统间办公用房调剂利用渠道,推动办公用房资源统筹利用,满足机关办公需求。创新办公用房管理保障模式,按照优化办公区空间布局、内部结构、功能配置的要求,加大办公用房调剂力度,推动办公用房资源统筹利用。改革办公用房配置方式,转变使用机制,引导具备条件的县区逐步推进集中或者相对集中办公,共用配套附属设施。建立市级机关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有序安排维修改造项目,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办公用房使用功能。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处置利用办公用房,防止国有资产闲置浪费。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将闲置办公用房转为便民服务、社区活动等公益场所,或置换为其他符合国家政策和需要的资产,适当向社会公众开放机关服务保障资源。
加强与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统筹编制本级机关用地专项规划,逐步优化机关办公、居住及配套设施等不同功能用地的空间布局。严格规范土地利用处置管理,完善土地利用处置的审核机制,对符合机关用地规划和使用需求的现有土地优先进行调配使用,加强土地的合理、高效、集约利用。推进机关用地确权登记工作,着力化解登记遗留问题,切实保障机关用地权益。
坚持依法依规管理使用公务用车,严格遵守公务用车管理法规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努力构建系统全面、务实管用、规范高效、节约透明的新型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强化集中统一、分类分级管理,指导各县、区进一步强化公车使用管理主体责任,夯实管理职能,强化管理职责,推动统一编制、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要求落细落实,形成公务用车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实现同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事权统一、权责明晰、运行顺畅、保障有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公车管理和公务出行保障中发现的难点痛点问题,加强政策指导,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严格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强化编制和标准刚性约束,指导做好公务用车编制核定工作,坚决防止公务用车规模膨胀、超编制配备。坚持依法行政,从严落实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处置政策规定,加强政策宣传,定期督导检查,不折不扣落实监管职能。严格落实中省关于公车“三化”管理要求,深化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建设,按照“一平台、一张网、一个库”发展目标,推进市县两级公务用车编制、指标、运行、处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升公车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公务用车“全省一张网”全覆盖。扎实开展公务用车地方标准宣贯实施,提升公车管理使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水平。
巩固拓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强化公务用车编制和标准管理,严控车辆总量规模,优化配备结构。从严落实公务用车采购政策功能,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力度,机要通信、用于相对固定路线的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选用新能源汽车,逐年提升公务用车电动化率,2025年全市采购新能源公务用车比例不低于当年采购量的3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升治理能力,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公共机构率先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标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实施公共机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5.8万吨标准煤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1450万立方米以内,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总量控制在95万吨以内;以2020年能源、水资源消费以及碳排放为基数,2025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6%,人均综合能耗下降7%,人均用水量下降6%。
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低碳引领行动,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公共机构碳达峰行动方案,不断调整优化公共机构用能结构,组织开展公共机构碳排放量统计,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机构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提高公共机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照明、空调、数据机房、电梯、热水系统等重点用能设备实现智慧化能源管控。建立健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行为激励机制,营造绿色低碳工作生活新风尚。持续开展绿色办公、生活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塑料污染治理等工作。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行动,加强示范单位的动态管理,“十四五”期间,全市9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新增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5家以上,遴选2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1家“水效领跑者”,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公共机构名录库建设,落实《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夯实计量统计基础,严格实行能源资源分户、分类、分项计量,重点用能系统和部位分项计量配备率达到100%。健全能源消费原始记录及统计台账,强化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定期开展能耗数据分析,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完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规范能源资源消费及碳排放数据统计,开展统计数据会审和质量抽查,持续提高数据质量。强化以标准化推动数字化,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公共机构智慧节能,提升公共机构节能信息化水平。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设备操作岗位节能培训,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教育,实现管理节能和意识节能。强化监督考核,加大考核力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奖惩措施。
持续开展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逐步推广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加快公共机构既有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提高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普及与推广,到2025年,推广5家市级机关、10家县级机关为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单位。转变节能目标管理方式,实施《陕西省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DB61/T1399-2020)、《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规范》(DB6103/T23-2020),推行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与能耗定额相结合的节能目标管理方式,抓好节能督导考核。持续开展绿色办公行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行动,加速推进无纸化办公,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落实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要求,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形式,深入开展绿色食堂创建活动,在全市选树20家以上节约粮食标杆食堂,坚决制止食品浪费,实现“光盘行动”常态化。开展节水护水行动,到2025年,市级所有党政机关和50%以上的事业单位建成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中小学校。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建成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30个,遴选全国示范点5个。
紧扣高质高效服务保障大局这一主线,从服务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从落实好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行的体制要求和制度安排的角度着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后勤服务提质增效。树立品质意识和标杆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聚焦机关运行重点领域、关键部位,落实细化目标任务,分解管理环节,采取精准举措,提高服务保障效能。加强安保、消防、保洁、绿化、设施设备管理,确保机关绝对安全。制定机关购买后勤服务指导目录和定额标准,健全购买程序,加强履约管理,提升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类管理服务保障效能和水平。聚焦“停车难”、服务保障附属用房紧张等普遍性难题,寻求政策支持,加大攻坚力度,力争早日破解。健全服务规范,细化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质量,高质高效保障机关干部工作生活。树立竞争意识、成本思维和绩效理念,健全内部结算制度,创新虚拟核算方式,借鉴企业管理手段,高效配置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开展“平安单位”建设,完善安全管控机制,夯实安全责任,做好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安全保卫工作。强化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常态化做好宣传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安全防控能力和安全服务保障水平。加强集中办公区交通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提高区域停车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水平。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要求,扎实推进节约型绿化美化单位建设,提高庭院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环境优、人文气息浓的机关办公区域。健全完善相关应急组织机制,制定集中办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不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公共卫生安全和重大疾病预防宣传力度,加强干部心理健康关爱。健全机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创新、优化、拓宽服务途径,不断提高集中办公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统计通报制度,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机关建设,深化健康教育,普及公民保健常识和防治技能。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干部职工身体素质。弘扬抗疫精神,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机关安全有序运转。
以党建统领机关事务工作全局,不断提升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确保机关事务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质量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谋划开展“党建+机关事务”融合创新品牌创建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让党建更好地引领和服务机关事务工作发展。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注重从政治上分析和把握机关事务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风险防控,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着力防范和化解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内公务接待等领域业务和廉政风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快与人社部门沟通对接,制定出台满足机关事务工作和岗位需求的人才引进、培养、晋升机制,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多元化发展,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认定体系建设,建立与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晋升选优相融合的专业技术人员认定办法,打破行业壁垒,让优秀人才选得出、受重用、有价值。想方设法破解人才断层问题,建立适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公开招录、劳务派遣等多种途径引进人才,逐步解决园艺、水电、会务、餐饮等行业专业人才短缺断层问题,厚植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组织开展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激发全市机关事务系统干事创业活力。
立足机关事务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集中统一管理、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机关事务基础性、政策性和应用性研究,对实践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统筹研究力量和资源,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形成多渠道、多层次、有特色、有侧重的理论研究格局,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改革创新探索方向,为业务工作提供指引。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强化对国家和省市机关事务“十四五”规划的贯彻执行,构建主体明晰、责任明确、有机衔接的规划落实责任体系。实行规划实施清单制度,分解规划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推动将机关事务重点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解读说明:http://jgswj.baoji.gov.cn/art/2022/5/10/art_10580_1501780.html